2021/0 星期日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首頁 > 新聞列表 > 新聞內容

海保署公佈臺灣鯨豚及海龜擱淺原因 人為對海洋生物帶來衝擊/台銘新聞網

2020/02/18 11:44

台銘新聞/史家羚

海保署公佈(2019)年在海岸上擱淺的鯨豚與海龜總數高達400餘隻。該署表示,發現部分擱淺原因與人為活動息息相關,雖然海保救援網(MARN)團隊與時間賽跑搶救流逝中的生命,但如何加強保育海洋生物及愛護海洋生態環境意識,成為重要課題。

 

海洋保育署籌組的海保救援網(MARN)團隊,是海洋野生動物救傷的前鋒部隊,專責處理全國海岸擱淺的鯨豚與海龜。自2019年起,海洋保育署每季定期發布擱淺報告。依據統計結果,海保救援網團隊去年共處理140起150隻鯨豚擱淺通報及269隻海龜擱淺通報案件,蒐集科學樣本414筆,標本72件,野放海龜45隻,持續收容照護海龜41隻。

海保署說明,2019年鯨豚擱淺通報,包括132隻死亡擱淺,15隻活體擱淺及3隻迷航自行游離個體。種類以江豚(露脊鼠海豚)、瓶鼻海豚及小虎鯨最多,主要發現於連江縣(22隻)、澎湖縣(19隻)、金門縣(15隻)、苗栗縣(13隻)及高雄市(12隻)等地區。超過半數擱淺鯨豚被發現時已腐爛嚴重,無法判斷擱淺原因(51%),其餘個體可歸納為兩個擱淺主因:誤捕(22%)與感染導致死亡(17%),顯示鯨豚除了因疾病或受傷而擱淺上岸外,漁業活動對臺灣沿岸的鯨豚也有所影響。

在海龜通報部分,207隻為死亡擱淺,62隻為活體擱淺,種類以綠蠵龜為主。主要發現於新北縣(55隻)、臺東縣(45隻)、澎湖縣(39隻),及屏東縣(38隻)等地區。活體海龜通報救傷原因多為誤捕(47%)及擱淺(21%),其中誤捕的活體海龜,有52%經紀錄、評估後即現地野放,27%後送照護後野放,21%持續收容照護,顯示即時主動通報MARN團隊處理,可在專業獸醫檢查評估與照護後,幫助海龜安全重返大海。

死亡海龜多因屍體腐爛等原因,難以判定死因。當中可透過外觀判別及病理解剖等方式判斷死亡原因的個體,其死亡主因包括寄生蟲感染(25.8%)及螺旋槳創傷(22.6%)等,顯示人為活動對海龜的死亡也有所影響。

海保署進一步表示,透過海保救援網夥伴的每一次紀錄、分析海洋生物擱淺原因及死亡原因,並由海洋保育署彙整、檢視年度擱淺資料,讓大眾瞭解人為活動對於海洋生物的影響與衝擊(如:漁業活動、船舶航行、海洋廢棄物等)。並呼籲大家一起努力降低人為衝擊,如誤捕或誤釣活體海龜時,即時主動通報。

海保署與海保救援網(MARN)團隊強調,將持續進行海洋野生動物救援,並透過教育推廣提升社會大眾保育海洋生物及愛護海洋生態環境意識,還給海洋生物一個潔淨的海洋,也會強化與交通部航港局、農委會漁業署、各地區漁會等相關單位聯繫協調,關注如何降低特定海域的船舶航行速度,減輕對海洋生物的衝擊,共同守護臺灣海洋生物資源。

 

 

海保署公佈臺灣鯨豚及海龜擱淺原因   人為對海洋生物帶來衝擊/台銘新聞網

聯絡我們

goodtiming6s@gmail.com

LINE : timingnews

關於台銘新聞

  • 協助並監督政府擬訂及推動公共政策與服務。
  • 提供開放多元之媒體新聞與資訊平台,平衡社會發展。
  • 協助促進社會和諧,正義與安康幸福的生活

Copyright © 2021 台銘新聞網 All Right Reserved

CLOSE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年度新聞
2020年新聞 2019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