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 星期日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首頁 > 新聞列表 > 新聞內容

「2019未來科技展」人工智慧聯網應用大放異彩/台銘新聞網

2019/12/03 09:37

台銘新聞

AI(人工智慧)結合IoT(物聯網)成為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不是夢!第三屆「2019未來科技展」脫穎而出的88件技術中,AI+IOT應用一舉拿下15個項目,與醫材領域並駕齊驅,顯示科技部在這塊領域「化研為用」的整合力已正式浮現。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於今年中公開演講表示:「二十年後物聯網(IoT)與人工智慧(AI)會影響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本屆未來科技展,學研單位在AI + IoT融入創新應用大放異彩,從半導體感測器、5G、影像醫療、智農生技等領域,大大展現台灣在人才、技術、產業齊步帶領科技智慧升級的企圖,值得一探光彩。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執掌關鍵地位,科技部部長陳良基就曾表示:「AI沒有半導體是動不起來的,也是台灣卡位人工智慧生態系的強項。」本次展會上,除了新設「半導體射月計畫」特色專區呈現一年來的推動成果,結合人工智慧的半導體應用,也率先捎來產學促成春燕。


清華大學林永隆教授研究團隊,去年參加2018年未來科技展榮獲最佳人氣技術獎及未來科技突破獎後,已衍生一件與某大晶圓廠合作計畫,並引起矽谷VC投資興趣正在評估中,媒合成效令人振奮。


該團隊過去一年還續研發提出11項專利申請,今年要在展上發表「低功耗高性能AI硬體加速器 / 高解析度即時影像分割與辨識技術」,這兩項成果瞄準AI應用需要的即時處理能力,透過智慧壓縮演算法開發相關晶片,因具備實現汽車、醫療等低功耗、高精準度等多項應用,料將引發業者高度探詢。


清華大學方維倫教授研究團隊提出「超越摩爾時代之智慧終端微機電環境感測器集成」,也是透過半導體微製程而實現的技術,藉由系統晶片(SoC)和模組整合, 一共開發出濕壓感、紅外線、PM2.5、噪音等8種應用情境的環境感測器,希望藉此監控空氣、水質、噪音、廢熱等環境品質,達到環境改善之目的。

以臺灣大學蘇炫榮教授研究團隊「5G低延遲大規模通訊技術」為例,該技術就是與英國薩里大學的合作成果,為符合5G未來工廠實體層通訊的需求,團隊成為國際上第一個將5G大規模通訊接取技術--稀疏碼多重接取--和台大設計的高頻譜效率高彈性的新型傳輸波形整合優化,目前是5G通訊候選波形技術中頻譜效率最高、設計最具彈性的技術,很有機會進入5G國際標準。


至於交通大學陳志成教授研究團隊,早從2014年起就積極建置一套5G核心網路協定,開發的Reconfigurable Core (RECO) Network與Service Level Virtualization (SLV) 平台,受到科技部高度重視而支持,以此基礎下,團隊在今年提出全世界第一個支援R15標準的免費開源軟體,也獲得與正文、啟碁、盟創、鴻海、Nokia Siemens Networks等多家商用基地台連結並互連測試成功。

 

「2019未來科技展」人工智慧聯網應用大放異彩/台銘新聞網

聯絡我們

goodtiming6s@gmail.com

LINE : timingnews

關於台銘新聞

  • 協助並監督政府擬訂及推動公共政策與服務。
  • 提供開放多元之媒體新聞與資訊平台,平衡社會發展。
  • 協助促進社會和諧,正義與安康幸福的生活

Copyright © 2021 台銘新聞網 All Right Reserved

CLOSE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年度新聞
2020年新聞 2019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