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 星期日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首頁 > 新聞列表 > 新聞內容

歷史建築高雄代天宮修復 精美構件重現原色/台銘新聞網

2019/11/06 04:54

台銘新聞

以再造歷史現場興濱計畫,繼雄鎮北門、舊打狗驛、愛國婦人會館等文化資產啟動修復,哈瑪星地方大廟歷史建築「高雄代天宮」也加入修復行列;廟方斥資6,000萬元,將以最高標準建築、彩繪、剪黏進行修復作業,預計112年底前完成,歷史建築高雄代天宮風華再現指日可待。

 

高雄代天宮表示,傳統樑枋彩繪近年陸續出現裂紋,主要祭祀空間中的桐油彩繪亦有煙燻、灰塵覆蓋等狀況。為保存這些精湛的工匠藝師作品,廟方特地自籌修復經費,延聘知名的「名襄文化」彩繪修護團隊,由修護師李志上帶領,搭配廖再順剪黏匠師,期待重現傳統藝術風采。

 

高雄文化局表示,興濱計畫推動迄今,哈瑪星區域的文化資產陸續修復,高雄代天宮保存文化資產不落人後,在董監事及信眾全力支持下,啟動修復工程,以傳統工法修護全廟樑枋彩繪,可見廟方對保存傳統藝術的決心與魄力,也期待修復後,高雄代天宮不只延續其哈瑪星大廟信仰重心的地位,更能成為重要的廟宇藝術朝聖地,與興濱計畫重現的日治建築群一起構築多元豐富的文化地景。

 

目前彩繪修護團隊已有初步成果,正殿架內的四扇匾額已清洗完成,接續將進行樑枋清潔。名襄文化表示,修復階段最為困難的是既要保有古色,又要讓民眾能欣賞彩繪,必須以紅外線攝影作為輔助,並選擇安全的藥劑一層一層小心清洗,過程十分耗時,但是看到刻工精細的彩繪慢慢揭露出來,一切都很值得。

 

高雄代天宮肇建於民國40年,於98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內有眾多的傳統藝術作品。本次修復的主要內容包含剪黏、泥塑、大木構架、彩繪、灰作等,工程預定112年底竣工,將再現廟宇風華。

 

代天宮小檔案

「高雄代天宮」肇建於1950年代,為戰後初期之典型台灣廟宇型式,其建廟緣由,當溯1930年間,旅高北門蚵寮地區移民的信仰需求。移民自故鄉北門蚵寮南鯤鯓代天府及蚵寮保安宮分靈神祗,於高雄代天宮祭祀,每年並兩度返回祖廟進香。因此,學習自南鯤鯓代天府的建築形制,為高雄代天宮重要建築特色之一。

高雄代天宮廟身由壽山及高雄港環抱,朝向高雄港,呈現山環水抱的廟埕空間,兩側承重牆以磚構造為主,亦少量使用鋼筋混凝土,本體則為傳統閩式格局,採「歇山重簷」樣式,格局嚴謹,包括三川五門、前拜殿、正殿、後殿、左右護龍等。基於戰後臺灣早期興建的廟宇之一,現存代天宮內屬於創廟初期之石雕、木雕及少數彩繪作品,均為各別施作匠司戰後最早期的作品,如潘麗水先生所彩繪的門神、山水壁畫、浮雕、樑坊彩畫以及泥塑設計,葉經義先生之木雕、蔡元亨先生之書法、葉進益先生的剪粘作品等,相當可觀。

此外,就文化地景而言,代天宮於空間變遷所累積的文化厚度也相對豐富,其日治時期為高雄市役所所在,位處當時空間文化的核心地帶,戰後更見證南台灣之漁業發展史,成為哈瑪星乃至高雄港市,創建自己信仰文化的發源地。

圖/修復團隊進行匾額細緻的清潔(左)、經修復團隊層層細心清節修護 傳統彩繪再現眼前(右)

 

歷史建築高雄代天宮修復 精美構件重現原色/台銘新聞網

聯絡我們

goodtiming6s@gmail.com

LINE : timingnews

關於台銘新聞

  • 協助並監督政府擬訂及推動公共政策與服務。
  • 提供開放多元之媒體新聞與資訊平台,平衡社會發展。
  • 協助促進社會和諧,正義與安康幸福的生活

Copyright © 2021 台銘新聞網 All Right Reserved

CLOSE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年度新聞
2020年新聞 2019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