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 星期日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首頁 > 新聞列表 > 新聞內容

海洋保育署舉辦「2020擱淺藍鯨處理成果發表會」 推廣藍鯨科普教育/台銘新聞網

2020/10/25 06:42

台銘新聞/史家羚

海洋保育署為了讓大眾可以瞭解國內第一隻擱淺藍鯨事件,所帶來的重要意涵及價值,今日於國立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2020擱淺藍鯨處理成果發表會」活動,現場揭露了藍鯨的救援過程和骨骼處理方式,個體身世來源及生理狀態,讓聽眾們莫不嘖嘖稱奇。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自成立以來,積極將第一線救援的海巡單位、地方政府、大專院校、海生館、中華鯨豚協會及民間協力團體,整合成立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簡稱MARN海保救援網),今年元月初,在臺東長濱海岸所發生的擱淺藍鯨,是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筆藍鯨正式擱淺紀錄,由於各國藍鯨擱淺案件並不常見,大型鯨類樣本取得不易,相關研究十分有限。為了能從這次擱淺藍鯨的個案,尋找更多海洋生態的訊息,因此,邀集國內鯨豚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進行學術研究及骨骼樣本的重建,並向大眾公開說明擱淺藍鯨的處理成果及藍鯨科普知識的介紹。
成功大學王浩文教授說明,透過藍鯨解剖處理,骨頭之間軟骨很多,知道這是一隻尚未完全成年的藍鯨,身上的骨骼約莫是187塊以上,但有多處碎片,頭骨破碎嚴重;科博館姚秋如老師說明,原本推測這隻藍鯨是來自於西北太平洋族群,但根據有限的DNA顯示,發現牠可能與印度洋北部的族群較為接近
;成功大學王建平老師說明,由於頭骨破碎嚴重,修復是最大的挑戰,即便修復也不適宜採用懸吊方式展出;台灣大學楊瑋誠老師則提及,由於這隻藍鯨擱淺時已經非常瘦弱,脂肪層非常薄,可能死前已經飢餓好一陣子,身上的可體松(cortisol)指數偏高,顯示死亡前承受高度痛苦;最後則是由海生館王筠

喬博士,海生館正在爭取骨骼樣本製作成標本及展示教育的計畫,未來希望能夠讓國人可以更加明白擱淺藍鯨的故事。黃向文進一步說明,為了推廣知識發表會活動,除了不使用一次性塑料,也強調無紙化,希望能夠成為未來辦理活動的典範,以提醒大家,就算當天沒辦法到現場,也可以在官方臉書上收看直播,也將在活動結束後,將影片於海保署Youtube上分享,對海洋生物有興趣的夥伴們千萬別錯過。

海洋保育署舉辦「2020擱淺藍鯨處理成果發表會」  推廣藍鯨科普教育/台銘新聞網

聯絡我們

goodtiming6s@gmail.com

LINE : timingnews

關於台銘新聞

  • 協助並監督政府擬訂及推動公共政策與服務。
  • 提供開放多元之媒體新聞與資訊平台,平衡社會發展。
  • 協助促進社會和諧,正義與安康幸福的生活

Copyright © 2021 台銘新聞網 All Right Reserved

CLOSE 新聞區 文教消费 兩岸國際 農創專欄區 年度新聞
2020年新聞 2019年新聞